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1978-2018!这40年,灵丘你变了...

    信息发布者:1823522h
    2019-01-03 01:17:09    来源:晋美灵丘   转载

    这种车票承载了多少人的记忆?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4821.jpg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4834.jpg

    这个好像是灵丘肉联厂(摄影/百家)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4857.jpg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4913.jpg

    1983年灵丘城镇小学毕业照(微友提供)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4928.jpg

    1993年灵丘一中毕业照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4943.jpg

    八十年代,有一个很新鲜的名词叫“万元户”。在那个商品奇缺的年代,又有哪些奢侈品呢?图中美女展示“三大件”,有了这三件,就可以当嫁妆,把新媳妇娶进门。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4955.jpg

    小时候经常坐在爸爸自行车前面,时不时会被夹下手,那时虽然穷,但幸福!现在特别让人怀念,可是时光一去不返!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人!
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005.jpg

    这是1993年在聂政照相馆拍的,手上拿的是花吗?(谁认识这孩子?)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037.jpg

    改革开放初期,中国十亿人至少有八亿自己做鞋,不买现成的鞋。女红是古代妇女的必修课,不会缝缝补补,使不了锥子纳不了鞋底不能算一个好女人。做衣做鞋在过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举足轻重。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109.jpg

    纳鞋底的工具:锥子与麻绳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125.jpg

    过去一个会过日子的人家,没有丢弃的东西。不能再穿的衣裤,破床单被褥,凡是旧布都要收拾起来,留着做鞋。做鞋先要打袼褙,把破布糊在一块木板上,一层叠加一层,直至有一毫米厚时才罢手,等完全干燥后揭下,按鞋样大小依次画好,剪裁成型,叠压在一起,开始纳底。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140.jpg

    1999年的灵丘西门外,卖凉粉的大哥你可还好?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153.jpg

    这个印刷厂对面的商店大家还记得吗?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205.jpg

    我们那时候的公交车,五毛钱火车站到县城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216.jpg

    今年的灵丘全景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238.jpg

    这是我们的回忆


    也是我们写下的


    中国记忆


    “中国的今天


    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”


    “我为中国人民


    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”


    Screenshot_20190103_005250.jpg


    致敬我们的40年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